1、第一次用原创国乐作品来表达十二生肖的主题,用国乐溯源十二生肖,是华夏大地人类文明一脉相承的民族艺术瑰宝。使中国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与音乐语言融合,以强大的生命力渗透进每个观者的“DNA”。
2、第一次用原创手绘动漫与原创国乐作品联合展现的艺术形式。兼具视觉、听觉多重感官,让生肖文化焕发新时代的魅力。是一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浪潮。
3、灵动可爱的水墨水彩十二生肖形象跟随着旋律轮番出场——兔琵琶、牛先笙、龙咚呛、猴来锣、猪胖弦、胡羊羊、马琴琴、鼠小弦、虎打打、扬琴旺、贪音蛇、鸡爱阮,每个生肖都对应着一种传统民族乐器,在多媒体屏幕引人入胜的视觉呈现下一番吹拉弹打,栩栩如生、好不热闹。
4、深入浅出的导赏讲解更是引导观众领略国乐与传统民俗文化之美,通过富含趣味的演出内容与形式来弘扬民族文化自信,为这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增添“文教结合、寓教于乐”的属性。

上海民族乐团成立于1952年,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现代大型民族乐团,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历程中,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近年来,乐团以“民族音乐、当代气质、国际表达”为主旨,将中国精神、中国价值和中国担当融入民族音乐创作中,打造了《共同家园》《海上生民乐》《上海传奇?外滩故事》等风格、主题各异的海派民乐原创品牌。未来,乐团将继续努力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焕发新的生机,以更加开放包容、更具时代魅力的民族之声,展现新时代、新气象。

生肖文化是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民族特色符号,凝结了中国古代先民将抽象概念转化成美感实物的“诗性智慧”。不论究其本源或是发展,十二生肖都被赋予“祥瑞”的象征意义,成为中国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,以强大的生命力渗透进每个中国人的“DNA”,是与华夏大地人类文明一脉相承的民族艺术瑰宝。
上海民族乐团特别策划推出《国乐中的十二生肖》原创艺术教育品牌项目,兼具视觉、听觉、导赏,用国乐溯源十二生肖,让生肖文化焕发新时代的魅力。
这是一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浪潮,上海民族乐团首次根据十二生肖题材组织创作了12首原创民乐作品,在80后画家张乐陆的笔下,灵动可爱的水墨水彩十二生肖形象跟随着旋律轮番出场——兔琵琶、牛先笙、龙咚呛、猴来锣、猪胖弦、胡羊羊、马琴琴、鼠小弦、虎打打、扬琴旺、贪音蛇、鸡爱阮,每个生肖都对应着一种传统民族乐器,在多媒体屏幕引人入胜的视觉呈现下一番吹拉弹打,栩栩如生、好不热闹。深入浅出的导赏讲解更是引导观众领略国乐与传统民俗文化之美,通过富含趣味的演出内容与形式来弘扬民族文化自信,为这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增添“文教结合、寓教于乐”的属性。
除此之外,更有文创周边衍生品、多媒体动漫创意游园会、创意集市及特展活动陆续与大家见面。期待你能在这场极致东方美学的“视听赏”盛宴中寻觅到自己的属相精神,遇见专属于你的那首乐曲。

《虎鼓喧天》 作曲:王音睿
大鼓: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,由中空的木制圆筒张皮制成。
排鼓:中国打击乐器,近代新乐器。由五个不同的鼓组成。
小锣:属锣的一种,因锣面较小而得名。铜制,音色清脆明亮。
川钹:中国铙钹的一种,川剧中常使用。比普通铙钹大,音色宏亮。
木鱼:中国打击乐器。最初为宗教音乐伴奏乐器使用。
《闻鸡起舞》 作曲:陈密佳
阮:中国弹拨乐器,得名于擅长演奏之人阮咸。乐器长颈圆形,用四根琴弦。
《猴子捞乐》 作曲:陈密佳
笛:中国最古老吹管乐器之一,多为七孔,横吹演奏,笛多为竹制。
锣:中国打击乐器。由西北地区传入中原。为铜制,以木棰敲击演奏。
《对牛琴笙》 作曲:陈密佳
笙:中国吹管乐器,起源于战国,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。
《乐不思鼠》 作曲:李墨
阮:中国弹拨乐器,得名于擅长演奏此乐器之人。乐器长颈圆形,用四根琴弦。
板胡:中国拉弦乐器,大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,形似二胡。
《扬扬得旺》 作曲:陈密佳
扬琴:中国击弦乐器,由明朝时自波斯传入的桑图尔琴演化而来。
马林巴:西方木琴类打击乐器。将琴键置于共鸣管之上,敲打以产生旋律。
《卯兔赏乐》 作曲:陈密佳
箜篌:中国最古老弹拨乐器之一。有卧、竖以及凤首箜篌三种形制。
琵琶:中国弹拨乐器,起源于波斯,曾是多类弹拨乐器的总称。
排箫:中国吹管乐器,已有三千多年历史。管数十至二十余根不等。
古琴:中国弹拨乐器。有三千年以上历史,形制为七弦十三徽。
《乐马行空》 作曲:陈密佳
马头琴:中国蒙古族拉弦乐器,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。
二胡:中国拉弦乐器,其前身为唐代奚琴。因胡人传入得名胡琴。
图瓦鼓:图瓦传统打击乐器。鼓面由完整羊皮制成,附有羊骨、铃铛等装饰。
《三羊开泰》 作曲:李墨
中胡:同为二胡,音高低于二胡。
《音蛇出洞》 作曲:李墨
唢呐:吹管乐器,约于两晋时唢呐由东欧、西亚一带传入。
《猪圆乐润》 作曲:李墨
三弦:中国传统弹拨乐器,起源于秦代,形似阮,仅三根琴弦。
《龙腾国乐》 作曲:李墨
曲笛:音色润丽、清晰,音色柔曼悠远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