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芭精品芭蕾舞剧《沂蒙情》走进临沂,让观众看得心潮澎湃,看得热泪盈眶。《天鹅湖》的浪漫,《红色娘子军》的飒爽,都在演员纯熟的表演中展现得淋漓尽致;下半场《沂蒙情》将演出推向高潮,当“蒙山高,沂水长,我为亲人熬鸡汤”响起时,观众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。大剧院的志愿者们更是通过对观众、对演员、对其他志愿者的服务,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剧院“3+1”服务体系的理解和对艺术的热爱!
乐评志愿者:罗文华
中央芭蕾舞团 精品芭蕾舞剧《沂蒙情》剧评
《哀恸有时,跳舞有时》
舞蹈起源说中有一种是劳动起源,在人类还没有学会语言的时代,就已习得用肢体动作表达思想的方式。在日复一日的集体劳动之中,用手上和脚上规律的动作舞动,代替语言,充当感情沟通交流的工具。
因从来都肢体不协调,对会跳舞的人,便有一种自然而生的崇拜。偶尔看到会跳舞的朋友某一个动作,总会不自然的夸张拍手:哇哇哇,好厉害。
为什么,因为我可能一个简单的平衡都做不到......
俗语讲:万物皆有其时,人皆有其所长。我们不断安慰,且不放弃欣赏,有机会去看到所不擅长艺术表达方式,恢弘呈现于眼前的机会。
8月5日晚7:30大剧院中外芭蕾舞剧,于我,便是如此的体验。
有幸成为大剧院剧评志愿者,有幸可以看到一场中外荟萃的芭蕾舞演出,在两个小时内,看到芭蕾在中在外两种不同的故事表达方式,深感愉悦。
中央芭蕾舞团精品芭蕾舞剧《沂蒙情》,上半段节目是“外”芭蕾,包括必不可少、闻名于世的《天鹅湖》《海盗》双人舞。及部分《红色娘子军》。
下半段节目则是“中”芭蕾:《沂蒙情》。这次演出的重中之重。
身在沂蒙革命热土,反而对沂蒙历史更容易免疫。在太多电影、电视剧,以及课本里看过沂蒙的故事。难免觉得,脚下土地的革命峥嵘岁月,是远古时代的故事,日常歌咏和赞美她,都像是厉行公事。
《沂蒙情》,把芭蕾和革命故事,和身边革命故事结合起来表达,一度开阔了我对故事表达方式的期待。演出现场,不断响起的齐鸣掌声,大概是对此完美结合的最佳赞赏,不虚此行,甚感收获。
伊莎多拉·邓肯曾说:舞蹈是艺术之本,她能唤醒其他的艺术!
演出现场很多家长带着穿芭蕾服的小朋友来观看演出,梦想在剧院两个小时的舞台上,扎上翅膀,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的时刻,她们先看到了自己白天鹅梦想的蜕变之后。
我羡慕她们,并觉得未来可期。哀恸有时,跳舞有时,愿所需表达,皆有方式。
摄影志愿者——李琪
客服志愿者